脾胃強,全靠養!

脾胃為后天之本,俗話說“先天不足,后天彌補”,就是靠脾胃。先天不好,后天可以補,要是后天不好了,先天再好也沒用,因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矣”。
這一期的“大咖說養生”小固再次請到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王新陸教授,來和大家聊聊「倉廩之官——脾」
《黃帝內經》里說:“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又說:“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長也。”充分說明各種食物通過脾胃的吸收運化而營養五臟。可見,后勤部長的位置非脾胃莫屬。
1
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養脾
“脾主四時”,就是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養脾,而不僅僅是長夏時候才重視。中醫也有“百病不已,亦從中治”的說法,是說當百病醫治無效,就該考慮治胃了,那是因為雖然病癥表現在其他部位,而其根本卻是在胃。
“脾開竅于口,其榮在唇”,只要脾胃好了,唇色自然紅潤有光澤。脾虛則唇色偏白,嚴重的會沒有血色;胃火上行則會唇干,甚至有裂紋。
“脾主肌肉”,脾氣足則肌肉豐滿結實,皮膚白潤緊致。“久坐傷肉”,現在人不是坐在辦公桌前,就是坐在電視機前,坐飛機、開車都是坐著,久了,肌肉也就松弛了。
2
脾胃最怕它們
脾胃喜溫怕寒、喜燥畏濕,冷飲和空調是脾胃保養的大敵,再加上現代人飲食過度、肥甘厚膩太多、暴飲暴食、三餐不定、不吃早餐、宵夜等等,所以面黃肌瘦得多了,肥胖臃腫得多了,這都是脾胃受損虛弱導致的。
此外,思慮過度也是脾的大敵。現在的孩子課業很重,考試不斷,看書太多,思考太多難免會傷脾胃,再加上孩子原本脾胃功能就建設不全,時間一久,什么胃口不好、容易腹瀉這些問題就都來了。大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能輕慢脾胃的保養。
3
三管齊下,脾胃腸齊關注
自古以來,中醫理論一直強調脾胃健康的重要性,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并提倡積極保養之道。
調理脾胃的中藥方劑,就像是古醫大家的諄諄善誘,讓脾胃漸入佳境。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是調理脾胃虛弱的傳統方劑。增液湯,出自清代溫病大師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是調理便秘的經典古方。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猴頭菇、香菇中的多糖能有效保護腸胃,而低聚糖等益生元能促進腸道環境的有益菌繁殖。
Tips:參苓白術散中的人參、茯苓、白術可補脾肺之氣;山藥補脾固腸;陳皮、砂仁可理氣溫胃。參苓白術散適用于脾虛濕盛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癥。
4
掌握脾胃的調理之道
想要掌握脾胃的調理之道,最重要的第一步從重視脾胃健康開始,不忽略身體的每一個小信號,將脾胃健康的煩惱阻止在細微之時。
飲食方面:要定時定量,多菜少肉七分飽,細嚼慢咽,進食時盡量不要冷熱交替;可以多吃有補益脾胃作用的食品如粳米、小米、山藥、蓮子肉等,少喝冷飲、綠茶;
起居方面:平時注意胃部、腹部的保暖,不宜穿露臍裝;
情志方面:思傷脾,情志方面不要太過思慮。世間美好,豈止于食,我們應該學會善待腸胃,善待自己的身體,因為一切好滋味,都要依靠好脾胃。
本圖文、視頻為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ID:infinitus_ysgbjkrs)的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微信訂閱號。更多養生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本文為無限極中國網站(www.jinma136.com)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用戶評論 (網上文明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