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笑,十年少?壞情緒如何出賣你的健康?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多笑可以讓心情變好,而情緒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多笑真的能夠預防健康問題、促進健康嗎?不妨來看看情緒背后,隱藏的健康秘密!
情緒對人體免疫力的影響
情緒對免疫力有很大的影響,情緒不像感冒發燒,來了又走,它是人本身的一種生理反應,貫穿整個生命的始終,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會有情緒的問題。
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降低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醫學研究證實,人體在心理超負荷狀態下,體內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系統會出現劇烈變化。
若持續時間過長,人體的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會衰竭,甚至誘發各種健康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鍛煉自己的積極情緒,保持良好的免疫機能,這對于我們自身的免疫力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于氣。最好的養生,就是持續地保持良好的情緒,有一個健康,正面、樂觀的心態。
世界衛生組織曾研究表明: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負面情緒給我們的傷害
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此類情緒體驗多是不積極的,而且還可能傷害身心。
就說一個很多家庭都常見的場景:吃飯的時候教育小孩。很多家長平時工作都很忙,想著能抽點時間教育一下孩子,可是,吃飯時聊天的內容動不動就是“這次考多少分”“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聽話”“你怎么一點都不懂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飯的欲望呢?
人一旦心情愉悅,可以營造輕松的就餐氛圍,進而有利于人體消化液的分泌,也對食物的攝取和消化有幫助。
相反,吃飯時不良情緒的刺激可通過大腦皮質使消化腺體的正常分泌受到抑制,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這也是古人說的:“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負面情緒影響的不僅是腸胃健康,也會對身體各部位產生影響,美國博聞網刊登的一項調查發現,75%的頸椎疼痛、80%的頭痛、99%的腹脹及90%的疲勞由負面情緒引起。可見,長期持續的負面情緒有損身心健康。
如何調整情緒?
負面情緒大多源于生活,很多人遭遇心理不適時,缺乏正確的發泄渠道,很難及時獲得心理服務,因此容易積攢戾氣、怨氣。
當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人們的內心會更加敏感,往往一件小事就變成了導火索,點燃了情緒的炸彈。
面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負面情緒增多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
當我們悲傷難過、絕望無助時,要看到并承認自己的情緒,情緒不會消失,允許自己傷心難過,進行自我關懷,做自己的強大支柱。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看到并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才能去為你的情緒找出口。
當我們陷入迷茫時,可以進行一些呼吸的訓練、放松的練習,讓大腦靜下來,從而有更多的空間來進行理性思考。
與他人發生沖突和矛盾時,能夠看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需要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考慮,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
中醫認為,喜怒無常,過之為害。我們也要學會適度宣泄情緒。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需要有一個出口,你也需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情緒宣泄口,而不是無限度地儲存這些負面情緒。不管是找個人傾訴,還是讓身體活動起來,你需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宣泄方式。
保持正面思維,這是人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能以積極、主動、樂觀的態度去思考和行動,并促使事情朝著有利的方向轉化,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正能量。
最后,想和大家說,情緒是可以經過調節然后轉化為生命的力量,成為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一個渠道,轉化為我們內在的力量。
用戶評論 (網上文明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